百科查询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首页 >健康养生 >养生 > 冬至养生很重要吗?冬至养生注意事项

冬至养生很重要吗?冬至养生注意事项

0次浏览 | 2022-10-25 09:56:0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回答
本文由作者推荐

详细内容

  • 01

    今日冬至,我们迎来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冬天的极致,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家家户户估计都会吃饺子或者是羊肉汤,据说吃了饺子和了羊肉汤,才不会在严寒的日子冻掉耳朵。

    冬至到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在这段时间,血管不太好的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容易病情加重,中风患者也会增多,天冷还容易出现冻伤。特别提示: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人等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疾病发作。

    今日冬至,正式“进九”做好三事,喝二水,戒一习,不怕冷少生病!

    管住嘴

    冬至这一天少不了聚会,而后面的日子会很冷,因此人们难免会摄入更多的食物来御寒,冬至这一天聚餐不可暴饮暴食,因为一天阳气最弱,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暴饮暴食会让自己的胃较平时更难受,管住嘴可以避免增加肠胃负担。冬至之后也不宜大吃大喝,适当吃一些温性食物,吃得太多,运动减少就会囤积太多肥肉,来年减肥太困难,而且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防寒保暖

    冬至过后天气就会一天比一天更冷,要注意添衣保暖,以防关节疼痛,除了出行保暖之外,室内保湿也很重要,做好保湿做可以有效预防皮肤干燥,还要注意控制温差,白天开窗透气,晚上记得睡前关窗,以防感冒,北方的暖房最好卫生间的窗户常开开。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

    防雾霾

    天气越冷越要防霾,因为冬至过后天气寒冷,城市燃煤污染更严重,人们出行也不愿走路,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在增加,雾霾更深重,加上雨水的减少,雾霾很难消散,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如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一定要防雾霾,出门尽量带口罩。

    多喝红糖姜汤

    降鲜姜两片放入500亳升凉水中,煮沸后放入红糖一勺,可以时常煮点喝喝,可以御寒,养胃。因为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而红糖则具有温中和胃的作用。多喝红糖姜汤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人体表循环,防治伤风感冒。还可以有效的调理好胃寒的病症,保持脾胃健康。

    多喝紫菜汤

    紫菜含有丰富的钙,能帮助机体提高御寒能力,紫菜中还含有丰富的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活性,对抗寒也有帮助。而且紫菜汤中含有的铁元素比较多,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体补充铁元素,同时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的,所以对健康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戒长时间洗澡

    寒冷的天气,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洗个热水澡可谓一件快意的事情,不但可以清洁皮肤、消除疲倦,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改善睡眠。但是不能因为舒服而长时间洗澡或者泡澡,最好每次洗澡时间保持在15~30分钟为宜,以防心脑缺氧、缺血。

    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雷暴哮喘患者的饮食有哪些禁忌?
雷暴哮喘的发作核心诱因是“花粉过敏+雷暴天气”,饮食本身不直接引发雷暴哮喘,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花粉-食物过敏交叉反应”...
雷暴哮喘的高发地区有哪些?
雷暴哮喘的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花粉浓度高且雷暴天气频繁的区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发地区:中国北方地区:我国北方靠近草原和沙...
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如何在雷暴天气中做好个人防护?
对于有哮喘病史(尤其是过敏性哮喘)的患者,雷暴天气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高危场景,需从“提前预警、主动规避、药物准备、应急...
雷暴哮喘和花粉症的区别是什么?
雷暴哮喘和花粉症(又称过敏性鼻炎)均与花粉过敏密切相关,且常存在“同气道同疾病”的关联(花粉症可能诱发雷暴哮喘),但二者...
如何预防雷暴哮喘的发作?
预防雷暴哮喘发作的核心逻辑是减少过敏原暴露与强化自身呼吸道防护,需结合雷暴天气的特点,从“提前预警、环境控制、个人防护、...
什么是雷暴哮喘?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暴天气期间或紧随其后,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的现象,它是一种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以下是...
每日补镁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研究发现,每日镁摄入量≥350mg的人,患2型糖尿病风险比摄入量<250mg的人低37%,每多摄入50mg镁,风险可降4...
地中海饮食适合减肥人群吗?
地中海饮食非常适合减肥人群,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极端限制热量”的减肥餐,而是通过优化饮食结构,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自...
提供一份一周的地中海饮食计划示例
以下是一份一周的地中海饮食计划示例,该计划遵循地中海饮食的原则,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健康脂肪和优质蛋白质:早餐午餐晚...
什么是地中海饮食?
地中海饮食并非指某一种特定的饮食方案,而是源于地中海地区(如希腊、意大利南部、西班牙等地)居民的传统饮食习惯,因其被大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百科查询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22 www.chaxunla.com All Right Reserved 闽ICP备16000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