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查询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首页 >健康养生 >健康常识 > 家庭微塑料规避清单

家庭微塑料规避清单

0次浏览 | 2025-09-03 18:05:51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回答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要回答

家庭微塑料规避清单一、厨房场景饮水相关:停用塑料瓶装水,更换为304/316不锈钢保温杯、高硼硅玻璃水杯;安装RO反渗透净水器或活性炭过滤器,过滤自来水微塑料。餐具选择:淘汰普通塑料餐盘、碗具,替换为陶瓷、玻璃或食品级不锈钢餐具;禁用塑料饭盒、塑料袋盛放滚烫食物,避免微波炉加热塑料容器。食材采购:优先购买散装蔬菜、水果、谷物,减少保鲜膜包装食品;选择纸质、玻璃罐包装的酱料、零食,替代塑料包装产品。...

详细内容

  • 01

    家庭微塑料规避清单

    一、厨房场景

    1. 饮水相关:停用塑料瓶装水,更换为 304/316 不锈钢保温杯、高硼硅玻璃水杯;安装 RO 反渗透净水器或活性炭过滤器,过滤自来水微塑料。
    2. 餐具选择:淘汰普通塑料餐盘、碗具,替换为陶瓷、玻璃或食品级不锈钢餐具;禁用塑料饭盒、塑料袋盛放滚烫食物,避免微波炉加热塑料容器。
    3. 食材采购:优先购买散装蔬菜、水果、谷物,减少保鲜膜包装食品;选择纸质、玻璃罐包装的酱料、零食,替代塑料包装产品。
    4. 清洁工具:不用塑料纤维洗碗布、海绵擦,改用天然丝瓜络、竹纤维抹布;挑选无塑料增稠剂的洗洁精,查看成分表排除 “聚乙二醇” 类成分。

    二、卫生间场景

    1. 个人护理:停用含 “聚乙烯(PE)”“聚丙烯(PP)” 成分的磨砂洁面乳、身体乳,选择燕麦粒、核桃壳颗粒的天然磨砂产品;更换无塑料微珠的牙膏,避开成分表中 “聚四氟乙烯”“尼龙 - 12” 等表述。
    2. 洗漱用品:用玻璃罐、陶瓷瓶收纳洗发水、沐浴露,替代塑料分装瓶;更换木质、竹制牙刷,或选择可降解玉米淀粉材质牙刷,避免传统塑料牙刷。
    3. 清洁用品:不用塑料材质的马桶刷、浴室刷,改用硅胶刷头 + 金属杆的清洁工具;选择块状固体香皂、洗发皂,减少液体洗护产品的塑料瓶消耗。

    三、卧室场景

    1. 收纳用品:淘汰塑料收纳箱、整理袋,改用布艺收纳筐、木质储物柜;不用塑料衣架,更换为木质、金属材质衣架。
    2. 家纺选择:优先购买纯棉、亚麻材质的床单、被套,避免化纤(涤纶、锦纶)面料,减少织物摩擦产生的微塑料纤维。
    3. 装饰物品:移除塑料花、塑料摆件,改用天然绿植、陶瓷或木质装饰;不用塑料材质的窗帘,选择棉麻、丝质等天然面料窗帘。

    四、阳台 / 储物区场景

    1. 衣物洗涤:减少化纤衣物洗涤频率,洗前用洗衣袋包裹,降低微塑料纤维脱落;选择无磷、无塑料荧光剂的洗衣液,避免使用含微塑料颗粒的衣物柔顺剂。
    2. 园艺用品:不用塑料花盆、塑料园艺工具,改用陶土盆、木质园艺铲;禁用塑料地膜,选择可降解的玉米淀粉地膜或秸秆覆盖种植。
    3. 垃圾处理:做好塑料垃圾分类,将塑料瓶、塑料膜单独投放至可回收物桶;使用纸质垃圾袋或可降解玉米淀粉垃圾袋,替代传统塑料垃圾袋。
每日情绪调节清单
每日情绪调节清单一、晨间预防(5分钟,避免情绪“早高峰”)醒来后先做3次“腹式呼吸”:双手放在肚子上,吸气时感受肚子鼓起...
除了“3秒呼吸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调节情绪?
除了“3秒呼吸法”,快速调节情绪的核心是通过“身体动作”或“注意力转移”,打断当下的负面情绪循环,推荐3个简单易操作、1...
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高温天气导致的心理问题?
缓解高温导致的心理问题,核心是先解决生理上的“热不适”,再通过简单行动调节心理状态,无需复杂方法,关键在“即时降温”和“...
高温天气除了会导致抑郁症,还会引起哪些心理问题?
高温天气除了诱发“高温抑郁症”,更常见的是通过影响生理状态,加剧或引发情绪失控、焦虑感及认知功能下降等心理问题,本质是环...
“高温抑郁症”是什么?
“高温抑郁症”并非医学上的正式诊断,而是指高温天气通过影响生理状态(如睡眠、食欲、激素水平)和心理感受(如烦躁、压抑),...
高温抑郁症
WHO将高温抑郁症列为新型气候相关疾病。我国长江中下游、福建等高温高湿地区风险突出。2025年福建夏季抑郁症就诊量增38...
家庭微塑料规避清单
家庭微塑料规避清单一、厨房场景饮水相关:停用塑料瓶装水,更换为304/316不锈钢保温杯、高硼硅玻璃水杯;安装RO反渗透...
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如何避免摄入塑料微粒?
避免摄入塑料微粒的核心是减少塑料接触和替代塑料用品,从饮食、日常用品、生活习惯三个关键场景入手,可落地性强且效果直接。一...
塑料微粒的危害
塑料微粒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其危害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如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发...
微塑料可入脑,健康风险需警惕
全球科学期刊《自然》研究证实,微小塑料颗粒可通过饮食、呼吸等途径,在48小时内穿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全球超90%人群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百科查询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22 www.chaxunla.com All Right Reserved 闽ICP备16000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