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查询网经验知识百科全书!
首页 >健康养生 >健康常识 > 拔罐祛湿吗,拔罐祛湿效果好吗?

拔罐祛湿吗,拔罐祛湿效果好吗?

0次浏览 | 2022-10-23 10:11:58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最佳回答
本文由作者推荐

简要回答

很多人都说拔罐可以祛湿,那么拔罐祛湿效果真的好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 01

    拔罐是中医一种治疗疾病的方式,以火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原理,产生热量,吸附于人们的皮肤上,产生负压,对于皮肤表面的瘀血有较好的清理作用,从而达到行气活血的效果。通过拔火罐能够把身体中的湿气、寒气透过皮肤进行向外渗透,在这渗透过程中能够排出这些湿气、邪气、毒素,从而让人精神百倍。

  • 02

    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 03

    拔罐所产生的负压吸引引起的局部皮肤充血的,有时如果负压过大可以导致局部的疼痛。再有因为拔罐所产生的负压大小不同所以瘀血颜色深浅不一。

  • 04

    还有就是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有的部位没有起泡,有的部位就起泡了,一般背部、两肋、臀部很容易起泡。

  • 05

    伤害关节
    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是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 06

    带下病
    每个女人都是有白带的,白带也是检测女人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女人湿气重的时候,那么就会导致脾虚,这个时候下体的白带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增多而且味道难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炎症。

  • 07

    月经不调
    经常居住在潮湿环境,或者经常受湿受潮的女人,体质会比较差,在经期前后会有四肢疲倦,低热难退,月经量少,痛经等症状。

  • 08

    精神颓废
    人的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下,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精神不佳,同时影响睡眠很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经常会有一整天都浑浑噩噩提不起精神的情况。

  • 09

    皮肤油腻
    湿气重的人,日常很容易表现在脸部皮肤上,容易皮肤暗黄油腻、滋生青春痘痤疮,严重的情况下还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等症状。

  • 010

    阴道炎
    阴道炎除了和感染源有关之外,还与体内湿气有关。对于属于湿热体质或爱上喜欢偏好些吃辛辣油腻等食物的人,容易造成内环境火大湿气重,从而使诱发阴道炎或导致阴道炎反复。这类人调理,要先从身体祛湿上下手。

  • 011

    影响排泄
    湿气过重,会造成“湿气粘肠”,大便次数增多,且有拉不干净的感觉。中医说,“湿气如裹”,湿气重会影响细胞和其他间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湿棉被盖在人的身上一样,会让你常常有头沉、无精打彩的感觉。

  • 012

    肥胖浮肿
    湿气入皮下,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降低脂肪燃烧效率,从而导致肥胖。过多的湿气带了后留在体内,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就像马车超载一样,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历尿功能,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

  • 013

    影响性功能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湿气影响肾气的渲化功能,导致水汽停滞,造成肾积水,影响性功能。

家庭微塑料规避清单
家庭微塑料规避清单一、厨房场景饮水相关:停用塑料瓶装水,更换为304/316不锈钢保温杯、高硼硅玻璃水杯;安装RO反渗透...
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如何避免摄入塑料微粒?
避免摄入塑料微粒的核心是减少塑料接触和替代塑料用品,从饮食、日常用品、生活习惯三个关键场景入手,可落地性强且效果直接。一...
塑料微粒的危害
塑料微粒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其危害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如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发...
微塑料可入脑,健康风险需警惕
全球科学期刊《自然》研究证实,微小塑料颗粒可通过饮食、呼吸等途径,在48小时内穿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全球超90%人群日...
血糖自测后判断指南
血糖自测后判断指南此指南以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含吃水果后)为核心监测点,结合血糖高人群的控制目标,帮你快速判断血糖...
一周血糖高人群水果食用计划表
一周血糖高人群水果食用计划表此计划表以“低GI优先、控制分量、两餐加餐”为核心原则,每日水果热量控制在50-80千卡,且...
血糖高可以吃西瓜吗?
血糖高人群可以少量吃西瓜,但核心是控制分量、选对时间,避免因食用不当导致血糖骤升。西瓜的GI值(血糖生成指数)约为72,...
血糖高可以吃什么水果?
血糖高人群选水果的核心是**“挑对种类、控制分量、选对时间”**,而非完全禁食,重点避开高糖水果,优先选择低GI(血糖生...
血糖检测前准备清单
血糖检测前准备清单无论是首次检测还是定期复查,做好以下准备能确保结果更准确,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误差。一、检测前1-2天:...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的核心是**“控制可控风险因素”,通过管理饮食、运动、体重和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降低发病概率,尤其是针对占比超9...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百科查询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22 www.chaxunla.com All Right Reserved 闽ICP备16000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