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 01
心理上的时间压缩效应
每个人对时间的感受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不仅有个体差异,而且还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参与某项活动的主观意愿,取决于我们是不是了解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主动行动会产生时间压缩的现象!因此快乐的是个总是短暂的。
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时间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了让普通人也能理解物理学的相对论,曾经举了一个相当著名的例子:“假设一个男人与美女面对面坐上一个小时,会觉得似乎只过了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坐在一个火炉上一分钟,他似乎觉得过了不止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美好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瞬间即逝。而让我们痛苦、郁闷、焦急、难受的事情,似乎可以让时间变得停滞不前,度日如年。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一种不同的时间感受呢?有什么样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我们对时间的知觉呢? 主动行动与被动行动的差异2012年,伦敦大学学院的著名神经心理学家帕特里克•哈格德(Patrick Haggard)在《神经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首次提出了人们对主动行动及相应的行为后果之间的时间感受会产生时间缩短的现象。该实验中,参加实验的人被要求按压一个会延迟发出声音的按键,并对按下按键的时刻与听到声音的时刻之间的时长进行估计。研究者发现,当被试主动按压按键的时候,被试对按键时间与所引发声音之间的时长感受,比非主动按键时感受到的时长要短很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事情的主动发起者的话,我们所感受到的时间长短就会缩短。这就像我们去赴约会一样,如果我们是主动追求并与自己心仪的对象相处的话,我们就会觉得会面的时间过得太快;而如果我们是被人追求且礼貌性赴约的话,我们就会觉得时过得太慢。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非主动按键的对照组是由脑电刺激产生肌肉抽动而触键的,这些被试就不会感受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时间缩短。因此,哈格德等人认为,是不是具有主观愿望是决定人们时间感受的主要因素。
后来,埃密莉•卡斯帕(Emilie Caspar)等人将哈格德的发现与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曼的电击实验相结合,他们发现当被试在受强迫的条件下对受害者施与电击时,其感受到的行为和结果的时间差就显得很长;而当被试主动对受害者实施电击时,感受到的时间差就要短很多。说明在强制条件下,被试不具有主动参与的意愿,因此主观感受的时间差更长。 著名的中国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教授和她的学生赵科,在以中国人为被试的实验中也发现了类似的主动行动会产生时间压缩的现象。 因果关系知觉可触发时间压缩效应 著名哲学家休莫早就提出,人们容易对时间上前后出现的事物产生因果关系的知觉。2003年,我和我的美国学生,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诺勒斯(Eric Knowles)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报告我们的发现: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对两个在时间差序上有对应关系的人和事都会产生因果关系的联系。
根据人类心理的这一特点,卡迪夫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克•布纳(Marc Buehner)就提出来:反过来,当我们知道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我们可能会缩短这两个事物之间的时间差。即使事件的起因并不是人类有意识的主观行动,无意识的机械运动也会让我们对时间和结果之间的时间差产生缩短效应。这就是马克•布纳著名的时间压缩理论(temporal binding)。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事件的起因会在主观感受的时间轴上后移,而事件的结果就会在主观感受的时间轴上前移,最终导致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差变短。因而容易使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在主观感受上产生某种紧密的联系。 由此可知,类似于我们对疼痛、温度、味道、快乐、幸福、道德等方面的感受一样,每个人对时间的感受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它不仅有个体差异,而且还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参与某项活动的主观意愿,取决于我们是不是了解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压缩是我们学习、认识、理解、创造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通过主观时间感受的缩短将特定的行为和结果相互联系起来,从而让我们更彻底地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当欢乐的时光让我们觉得非常短暂的时候,我们不妨充分地去欣赏它、体验它的分分秒秒。而当焦虑、郁闷、烦恼的事情让我们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可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活动,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它对我们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当我们想清楚我们现在的行动和未来的目标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不会觉得这样的经历是那么漫长啦。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人生苦乐等闲事, 绝知佳期要躬行!
点击排行
- 2 排行
- 3 排行
- 4 排行
- 5 排行
- 6 排行
- 7 排行
- 8
卖了6年家具,从不推荐顾客选这4种床,舒适度太差,都是经验!
排行 - 9
新家入住一年,庆幸自己断舍离了这些“鸡肋物品”,建议趁早舍弃
排行 - 10 排行